网站首页
博馆概况
博馆概况
联系我们
博馆动态
博馆公告
博馆动态
参观须知
交通指南
参观须知
参观导览
讲解服务
服务设施
陈设展览
常设展览
专题展览
虚拟展厅漫游
典藏文物
青铜器
银器
陶器
瓷器
铁器
玉石器
古生物化石
古钱币
雕塑/造像
学术研究
学术活动
出版书籍
文创产品
社教活动
教育活动
文博讲坛
志愿者服务
视频欣赏
学习园地
网站首页
博馆概况
博馆概况
联系我们
博馆动态
博馆公告
博馆动态
参观须知
交通指南
参观须知
参观导览
讲解服务
服务设施
陈设展览
常设展览
专题展览
虚拟展厅漫游
典藏文物
青铜器
银器
陶器
瓷器
铁器
玉石器
古生物化石
古钱币
雕塑/造像
学术研究
学术活动
出版书籍
文创产品
社教活动
教育活动
文博讲坛
志愿者服务
视频欣赏
学习园地
博馆动态
博馆公告
博馆动态
返回首页
西吉博物馆“十四五”发展规划
西吉
博物馆“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 规划背景
“十三五”期间,西吉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步,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文化发展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全域旅游和“西部福地·吉祥如意”文旅品牌创建和引领的大背景下,全县文化遗产保护和宣传工作有力推进,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与此同时,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加强,对社会文化服务的水平和层次提出了新的要求。西吉博物馆作为西吉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特别是从2019年新馆搬迁以来,服务和管理水平不断改善提升,在公众服务、教育推广、陈列展览、文物保护等方便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为进一步提升西吉县博物馆综合水平,更好发挥博物馆各项功能,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自治区文旅厅有关“十四五”期间文化事业的总体思路,结合我馆实际,制定本规划。
二、发展现状
西吉博物馆位于西吉县文化体育广场西侧,三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为5100平方米,展陈面积3950平方米。一层为序厅,视听室、临展区、民用大飞机航空发展史展;二层为“葫芦河轶事”西吉县地方历史展;三层为“古泉集萃”中国历代钱币展。馆藏文物4087件/套,其中馆藏国家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127件,三级文物531件。主要种类有钱币、瓷器、陶器、青铜器、铁器、书画、杂件和革命文物。新馆采取人防、物防、110联网报警等安防模式,实行人员值守无缝对接,技防设施全天监控、异常情况及时报警。整个建筑全方位视频系统监控。
“十三五”期间,西吉博物馆在区市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取得了良好成绩:场馆建设日趋完善,硬件条件迈入现代化综合博物馆行列;藏品质量稳固提升。通过考古发掘、调拨、购买、接受捐赠等方式征集了部分珍贵文物,并充分用于陈列展示和宣教推广;陈列展览推陈出新,在完善基本陈列的基础上,举办了不可移动文物流动展、西吉本土画家画西吉书画展、西吉县“拍最美梯田·看山乡巨变·促乡村振兴”全国摄影作品暨农文旅宣传推介展及等“寰宇方圆”钱币展等多项精品展览,为市民提供了精彩丰厚的文化盛宴;社会效益成果显著,初步建成涵盖文博专业人员、文史爱好者、文化志愿者、普通观众、青少年和特殊社会群体的社会教育体系,每年举办各类教育活动数十场,累计接待观众达10万余人,已然是弘扬西吉优秀文化宣传教育的主阵地,为完善西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西吉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战略背景下,西吉博物馆的发展依然存在着许多诸多难题,有较大的待提升空间。在运行机制上,传统管理模式的关系有待理顺,落实博物馆理事会的决策和监督作用仍存在制约;队伍建设上,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科研能力不强,专业背景互补、年龄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尚未形成;学术研究上,仍处于初级阶段,专业学术成果和标志性科研成果较少;具体业务上,陈列展览品牌建设滞后,藏品价值潜力发挥和利用工作有待推进,社会宣教和影响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文创产品开发和销售工作尚在萌芽。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要深化改革发展,以提升公共服务、丰富文化社会生活的核心价值为精神动力,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在业务基础、人才队伍、学术研究、文化创意等方面跨上新台阶。
三、发展目标
西吉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刀耕火种、狩猎捕鱼、制陶祭祀先后形成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历史时期,这里是边防重地;是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交汇地;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地;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会师地,这里文物古迹密布,文化遗存丰富,这里有厚重的人类历史文化积淀。西吉博物馆承载着西吉厚重的历史文化,应充分发挥文物资源优势,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加大文物保护和研究力度,实现藏品科学管理,深化学术研究水平,加强展览策划能力建设,拓宽社会宣教服务渠道,提高博物馆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树立赣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地域文化品牌形象。
四、主要任务
1、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建立和完善理事会、监事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探索文化体制改革新模式;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探索和完善博物馆学术委员会、文物征集委员会、展陈委员会建设,建立规范、科学的内控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部门和岗位职责,提升沟通能力,畅通沟通渠道,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培训、轮岗制度,培养符合型人才,优化本馆人才队伍结构,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积极争取,创先争优;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本馆人员的政治、文化和道德修养,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约束力。
2、加强馆藏文物保护
完善文物管理办法,进一步提升藏品利用与研究水平。改善文物开放软硬环境,建立健全文物保护环境监测系统,确保文物保存环境达标;完善文物库房标准化建设,实现实时监控与远程监控相适应的、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的安全防护体系;加强库房日常管理,使文物检查工作常态化,及时购买和制作更先进的文物储藏用具;巩固完善文物普查成果,实现藏品80%信息化;打造一支库房管理知识、信息设备操作和研究水平兼备的人才队伍。
加快文物科研场所的建设和升级,重点加强馆藏文物保护修复仪器设备和修复设施配备,建立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文物实验室软硬件平台。
3、做优陈展策划交流
提升自主策展能力,深化地域文化研究,整合馆藏资源,培养专业策展团队,在规划期内策划不少于5个原创性展览,着力打造精品,扩大影响,力争奖项;制定基本陈列更新计划,逐年提高基本陈列展览更新展品比例。在规划期内,对博物馆展览进一步进行提升,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博物馆陈列展示档次和水平,创建国家三级馆。
畅通展览交流渠道,有计划地与国内各大文博单位建立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展览交流,规划期间引进展览不少于10个。
4、强化学术科研水平
深化馆藏研究、历史研究、特色文化研究、博物馆学研究、博物馆业务实践应用性等相关研究,积极打造专业化、学术化的博物馆研究团队;配合考古发现、基本陈列及所有专题展、特别展等,配套出版学术含量高、信息量丰富的展览图录或科教读物;鼓励科研成果评奖申报,对各类获奖成果予以物质或精神奖励;制定符合自身发展、将科研与日常业务相结合的职称评定标准;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等跨界、跨学科合作,共同研究,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密切联系实际,将学术成果结合博物馆展览、教育等部门业务工作,加强理论应用与实践,制定并落实好《西吉县教体局 西吉县文广局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实现文教融合、馆校合作。
5、提升宣教服务能力
不断提升本馆的接待能力和条件,细化服务内容,提供贴心细致的特色文化服务;完成预约系统的升级改造,为观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拓宽公共文化资源传输渠道,加大向观众开放本馆的大飞机等体验项目;为观众提供互动交流、咨询留言、在线访谈和网上调查等公众服务栏目,探索建立公众满意度指标和反馈机制,接受观众和社会的意见建议;深入开展观众调查和观众行为分析,每年针对重要展览和服务项目开展针对性的专项观众调查。立足文博资源,利用短视频、抖音等新媒体讲好西吉故事、传播西吉文明。
致力于创造博物馆数字体验,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助推博物馆教育能力的不断提升。针对学生群体初步建成《红色西吉》、《文学西吉》等博物馆常规化课程,结合馆藏核心文物藏品,设计相关教材;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推动本馆成为地市志愿者服务示范基地;探索建立全新的校馆合作机制,面向大、中、小学生实现系统化、常态化教育。
6、做好文创产品开发
以全方位公众服务为出发点,加强馆藏资源挖掘、开放和共享,吸引社会力量深度合作,鼓励众创、众包、众扶、众筹,运用创意和科技手段,开发文创产品,打造文创品牌;探索新形势下博物馆与公司合作运营新模式,通过合作、授权、独立开发等方式,推出具有区域特色的、实用的系列文化创意精品;利用馆内实体店、网上商店等销售手段打造博物馆文化产品线上线下的立体销售新模式;利用本馆网站、微信、全国各类文化博览会及新闻媒体等扩大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效应,让具有博物馆特质的文创产品深入人心,实现“让文物活起来”。
五、保障措施
1、法律保障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条例》为准则,贯彻落实文旅部,国家、区、市文物主管部门相关文件精神,使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在法律的保障下顺利开展。
2、组织保障
强化组织管理,合理部门分工。领导班子要带头推进规划实施和相关措施落实,大力统筹、加强协调推进。全馆职工要充分认识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各部门要根据本规划的目标导向设置年度目标和计划,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有序推动各项重点工作。
3、制度保障
完善博物馆各项管理制度,提升管理运行水平,以精细的绩效考核措施促进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在已有制度体系基础上,继续狠抓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体系,实现制度化管理,提高行政执行力。
4、人才保障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选人用人机制。五年之内,以业务发展为导向,侧重引进一批研究型人员,充实专业人才储备。尝试与国内外文化教育单位合作的新形式,不断拓宽人才队伍培养渠道。坚持以科研项目带动人才培养,统筹安排、合理使用人才,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探索以岗位绩效考核为基础的人员考核评价制度,提高工作后劲,稳定人才队伍,优化人才结构。
5、经费保障
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拓宽社会资金来源渠道,保证博物馆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注重资金使用效率,增强预决算管理和各年度经费动态调整,确保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
西吉博物馆“十四五”发展规划.pdf
a48a3412554d79c4d9196131da10a32d.pdf
(2.62 MB)
上一篇:
西吉博物馆章程
下一篇:
西吉博物馆2021年工作计划